華為和長安出的新能源汽車(長安是新能源汽車嗎)
今天給各位分享華為和長安出的新能源汽車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長安是新能源汽車嗎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 1、王軍稱華為與長安合作的新車型也即將推出,預測將會有哪些優點?
- 2、圍堵特斯拉,長安祭出“阿維塔”
- 3、資訊 | 長安新能源IPO倒計時?或將包含與華為、寧德時代的合資品牌
- 4、長安連手華為與寧德時代,欲打造電動車,他們會成功嗎?
- 5、高性能+四驅,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首款電動SUV落地!
- 6、華為入局!長安蔚來正式更名阿維塔科技
王軍稱華為與長安合作的新車型也即將推出,預測將會有哪些優點?
首先我認為這個車型是非常具有競爭優勢的。因為長安品牌在汽車領域擁有非常好的生產技術優勢,而華為在科技領域屬于絕對的領先地位,因此這兩個企業的合作生產出來的汽車具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在市場上也會形成非常強大的競爭力。因此個人猜測會有以下優點。
第1個優點就是自動駕駛優勢。因為華為在無人智能駕駛領域具有非常好的技術優勢,這一次與長城汽車生產出來的新汽車,我個人猜測可能會帶有自動駕駛功能。這一個優勢是其他企業肯定是不具備的。所以自動駕駛能夠讓這輛汽車在市場上非常的有競爭力,而且這一個功能也能很好提升用戶的駕駛體驗。如果用戶選擇長距離行駛,那么對用戶者駕駛的疲勞有非常好的減緩作用。
第2個優點屬于新能源汽車。因為傳統的汽車發展正在慢慢的被行業所淘汰,所以這一次推出的車型肯定是新能源汽車。因為新能源汽車非常的具有優勢,而且駕駛感受也非常的不錯。無論是提速感還是動力需求方面,新能源汽車對比傳統汽車都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價格還比較便宜。因此這輛汽車在消費市場上肯定會受到認可。
第3個優勢就是價格優勢。因為長安生產出來的汽車主要以家庭用車為主,所以這一次兩家企業合作生產出來的汽車肯定有價格優勢。如果這輛汽車沒有任何價格優勢,那么所面臨的對手肯定是非常強大的,這對于以后的汽車本身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個人猜測在價格方面肯定也有很好的優勢。
總結:華為與長安聯合生產汽車,這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對于雙方的發展都有非常好的助推作用,這是雙方優勢的集合,能讓雙方在各自的領域長久發展下去。
圍堵特斯拉,長安祭出“阿維塔”
撰文 周培 編輯 匡吉
“未來十年,全球一定會誕生世界級中國品牌!”
長安 汽車 董事長朱華榮,在2021長安 汽車 科技 生態大會立下的這句Flag,被各大報端頻頻使用,并寄予厚望??梢?,業內對于長安已經對***牌的高端品牌“阿維塔”能否成功圍堵特斯拉,都在翹首以盼。
近半年以來,被時勢推攆著前行的傳統車企,立Flag的速度和勇猛度,都比以往更甚。無論是長城2025年達成400萬輛的背后,沙龍智行這個還未有任何進展的新品牌被委以重任,還是吉利4年后達成365萬輛的路上,極氪被當成吉利的未來,都如同長安立下300萬輛的轉型之戰,阿維塔不可或缺一樣。
“世界級中國品牌”,名頭響亮,足夠吸引人,自主品牌的三駕馬車,都希望成為其中一員,可目前,還沒有一家中國 汽車 品牌能像大眾和豐田那般,站在世界的舞臺。
所以,希望就轉移到了智能化時代能夠一鳴驚人,“發展新能源”成為自主品牌三強不謀而合的選擇。國內廠商的高端野心路人皆知,但圍堵特斯拉沒那么容易。
雖然要說的這個觀點,可能會被反對。但不得不承認,就像當初長安、吉利和長城高端向上的路上,就必須翻過一眾合資品牌等層層壁壘那樣,如今的阿維塔、極氪和沙龍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新勢力品牌,要翻過的山,必有特斯拉這一座。
縱觀國內廠商目前的新能源戰略路線,基本采用的是低端、高端兩極分化的方式來避開特斯拉,選擇和特斯拉正面對抗的車型掐指一算,為數不多。所以當阿維塔作為長安 汽車 高端品牌對***牌之后,業內開始多了一個期盼。
“阿維塔會和特斯拉正面對抗嗎?”
誰是阿維塔?
阿維塔作為新能源高端品牌入局的籌碼,是長安 汽車 ,寧德時代和華為。
說到阿維塔,這個并不算被熟知的名字,要從三年前說起。2018年7月10日,長安蔚來新能源 汽車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這是阿維塔 科技 的前身。
彼時,蔚來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距離第一款車型ES8上市還有幾個月時間。與此同時,“虧損”的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在機器轟鳴,馬斯克穿著皺皺巴巴的西裝,在北京的街頭啃著煎餅,還進了中南海與國家領導人會了面。
這波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拉緊了諸多 汽車 人心頭的那根弦。馬斯克成功攪動純電動市場的風云之際,一遍又一遍喊著造車新勢力迎來殘酷的時代,賭局初見分曉,局中人皆是迫不及待。
長安是其中之一。
不過,和蔚來的合作并不如簽訂合作協議那般順暢。由于長安處于長達幾年的調整期,以及蔚來陷入巨大的困境之中,合作一事停滯。2020年5月,長安以現金9000萬元取得了長安蔚來45.38%的股權,收購完成后,長安 汽車 合計持有長安蔚來95.38%的股權。截止去年8月,長安收回了所有的股份,長安蔚來這家從未啟程的合資公司,宣告了結束。
似乎,從2018年4月首次對外發布要打造獨立高端AB品牌開始,長安高端品牌就進入了長達兩年多的寂靜。傳統燃油車時代的高端向上,領克和WEY沖向賽道,智能化時代的彎道超車,嵐圖、極氪等傳統造車新品牌迫不及待推出,長安唯有高端車型UNI車系。
當眾人皆以為,長安蔚來或將成為故紙堆之時,去年11月廣州車展上,長安 汽車 第一次對外宣布,與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高端純電新能源車。再到今年4月,長安再度公布關于三方將打造CHN高端電子電氣架構的消息,長安高端品牌才算有了眉目。
隨后的一個月,長安發布公告,將“長安蔚來新能源 汽車 科技 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阿維塔 科技 有限公司”,至此,長安 汽車 對外公布高端品牌的相關消息,僅此三次。
對比行業滾滾前行的熱燙速度,業內多數保持著質疑聲,就像對背靠長城 汽車 的沙龍智行的質疑一樣,即便有長安 汽車 做后盾,阿維塔仍舊有來晚了的質疑。
有此疑問,并不奇怪。主要是因為市場是敏感且善變的,智能化時代的用戶難以捕捉,成為傳統車企改變思維做新品牌運營的重大課題,無論是大眾,還是吉利長城,都未見明顯成功。哪怕一直以用戶思維為導向的蔚來,如今也陷入了用戶溝通的新課題。
尤其是2021年一片繁盛盡出的背后,是芯片短缺的焦灼,阿維塔到底能為這個一邊熱絡,一邊撕裂的市場,帶來什么呢?背后的長安、華為和寧德時代,會如何作答這個時代呢?
會被市場需要嗎?
時至今日,2013年觀致 汽車 誕生之初喊出的那句話,“還需要一個新的 汽車 品牌嗎?”近兩年又被屢屢問及。資金,資源,人才,因為一堆概念聚在一起,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泡沫,然后泡沫破裂,成為第一批造車新勢力諸多參與者最后的結局。
本以為泡沫碎裂的慘痛之后,市場會走向一段時間的“穩定期”,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的是,熱錢的涌入,讓無數新品牌再次成為新的參與者。
無論是雷軍、恒大“瘋狂買買買”這類粗暴的補課方式,還是周鴻祎投資哪吒,各種來勢洶洶的“門外漢”一次又一次撕開了 汽車 產業的邊界,讓傳統車企們倍感壓力,不得不冒著得罪原有供應商的風險,打開固有的產業鏈,重新找尋新鮮血液的加入。
所以,長安宣布與華為、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和吉利推出極氪、長城推出沙龍智行不同的新方式,又多了一些合理之處。
在長安的謀篇布局中,華為將通過其ICT技術與阿維塔 科技 聯合構建研發、渠道、服務、生態等全價值鏈環節,提供全棧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寧德時代則提供智能電動 汽車 動力電池技術,長安 汽車 是基于華為和寧德時代的技術,打造智能電動網聯 汽車 平臺。
成熟的制造產業鏈、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完善的電池方案,主機廠、供應商、ICT 公司組局造車,是一出強強聯合的上乘之作。分工也算得上清晰明確,但能否實現1+1+1大于3的局面,就看這個新品牌和一款新車,能否“吃得開”了。
在 科技 生態大會上,長安首次揭曉了三方聯合傾力打造的阿維塔 科技 旗下首款高端智能電動中型SUV,內部代號為E11的局部造型。
事實上,無論是阿維塔新品牌,還是E11新車的公布,目前都屬于猶抱琵琶半遮面。品牌LOGO是什么,除了富有力量感的側身流線,其他的車型設計理念,暫時并不清晰。
目前透露的信息是,E11這款車型,屬于華為 inside 的第二款新車,定位中型純電 SUV,誕生于 EPA2 平臺,和基于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共創的 CHN 架構,搭載的是全棧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和寧德時代最新的電動化技術。
“E11車型的調試工作還沒有結束,很多之前定的方案都不合理,還在不斷修改中?!遍L安內部工程師表示,其他的信息至今還在保密當中。不過,定位SUV,也能看出來阿維塔第一款車型,并不想直接進入特斯拉Model3所在的轎車市場,未來和Model Y或將正面一戰。
至于,能不能做一個被市場需要的新品牌,阿維塔還沒有踏出完整的第一步,要走的路還很長。
畢竟除了已經量產上市的對手之外,將首款車型價格定在30萬元以上的沙龍智行也是阿維塔前路的一大攔路虎,“不滿足于僅成為純電動賽道的領導者,更致力于成為氫能新賽道的開拓者?!?
從吉利、蔚來等大公司挖來諸多人才的沙龍智行等待著一鳴驚人,極氪01暫停接單,似乎都在提醒著阿維塔,“前路虎多”,誰都想當那個被需要的新品牌。
那么,“市場還需要一個新的 汽車 品牌嗎?”
阿維塔做好準備回答了嗎?作為長安 汽車 全新創業項目,阿維塔和長城的沙龍一樣,與同一賽道上的競爭對手相比已經落后。
打不疼自己是關鍵
隨著阿維塔的對***牌,市場的另一個疑問來自于,“長安有實力運營一個高端品牌嗎?”
眾所周知,經過2015年達成百萬輛高峰之后,長安陷入了長達三年多的調整期,又經過一年多的新產品上市鋪墊,長安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重新找回節奏。
直到2020年才推出了UNI系列,定位高端化產品,長安 汽車 才算開始破除“做不好中高端車型的魔咒”。但是做好一款產品,一個車系,和做好一個全新的品牌,有著需要跨越的鴻溝之別。
“我們其實很早以前就在研究或嘗試高端化,我今天仍然說這條路我們一直會走下去。而且高端化不能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長安品牌務必向上,這是 汽車 產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長安品牌向上我們走的是一條循序漸進的路?!遍L安 汽車 總裁王俊透露。
王俊所言的循序漸進,在于 科技 日當天,和E11只有側臉照不同的是,長安一同推出的另一款新車C385 的曝光就豐富很多。
這款并沒有“懸掛長安車標”的新車,被定義為是長安 汽車 新起點、新戰略的扛鼎之作?;贓PA1全新純電動平臺打造,定位跨界轎車,是長安全新的純電動車型,搭載行業領先的APA7.0遠程無人代客泊車系統、全球首發的電驅高頻脈沖加熱技術,這是長安發布的一大重磅技術。
C385之所以被定義為是新起點之作,是因為這是一款搭載了長安新一代超集電驅的新能源車。新一代超集電驅,是通過新材料、新工藝、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深度融合,將多種功能集成于一體,打造出擁有超高效率的電驅系統,具有"深度集成"和"超高效率"兩大特征。
簡單來說,就是將電機、減速器、電機控制器、直流升壓等多功能深度集成的一套電驅系統??筛采w240V-800V超寬電壓范圍覆蓋,可滿足400-1000km超寬里程需求。
這項技術值得一提的是,最大程度降低了機械和電磁損耗,整體損耗下降約1/3,電驅系統總成最高效率突破95%,工況平均效率超過90%。目前,行業現有的電驅系統平均效率只有85%。
可以這樣理解,在新一代超集電驅系統的搭載下,整車不僅能夠有效降低機械損耗,從而保證三電系統在質量方面的穩定性和耐用性。于是,有 科技 媒體將此技術評價為“硬件參數來看,超級電驅算得上領先,甚至可以說是能夠打疼特斯拉的充電新技術”。
至于,到底能否和特斯拉的充電技術一較高下,形成和特斯拉正面對抗優勢,暫無定論。不過,對于長安而言,先不打疼自己是關鍵。
“800V 充電配合快充電芯最快可以做到充電10分鐘續航 200 公里”,這個耳熟的800V,會不會像極氪那樣因“宣傳過度”而引起爭議,長安或許能夠吸收這個別人家的“前車之鑒”。
從E11和C385的推出可以看出,阿維塔 科技 與長安新能源并行發展,但阿維塔定位高端,是長安新能源戰略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從公司注冊地址從南京江寧區遷到重慶市可以窺探一二。
去年11月,長安發布了方舟架構,該架構的誕生,意味著長安開啟了研發4.0時代的造車理念。方舟架構以智能和大數據賦能車身、底盤等整車基礎性能迭代進化,并計劃5年內推出105款新車的龐大規劃,覆蓋A0級到C級車的寬泛區域,UNI-K就是出自該架構。
隨后幾個月時間,在8月的 科技 生態大會首日,長安公布了SDA架構,這是基于軟件定義 汽車 而研發的全新開放式數字化架構,屬于新能源 汽車 的專屬賽道,是整合升級長安已有的EPA0、EPA1和EPA2三大電動車平臺而來。
未來三年,長安將基于這一架構,開發轎跑、SUV、MPV以及其他形態的新物種車型,共11款全新產品。
“這些戰略說明,長安 汽車 高中低市場都想要,但這又要回歸一個老話題了,長安搞得定未來復雜的產品線嗎?”市場分析師對此有了一些擔憂。
眾多新能源車型的入局,就必須考驗產品線的統籌能力。長安新能源與阿維塔的上市,迫切需要解決的是,產品競爭力和市場規模這兩道難題。這也是橫亙在每一個傳統車企和自家新品牌之間的共同課題。
至于,長安新能源產品線會不會擋了阿維塔的前路,就需要考驗長安的運營智慧了。
資訊 | 長安新能源IPO倒計時?或將包含與華為、寧德時代的合資品牌
文:懂車帝原創 常思玥
[懂車帝原創 行業] 日前,有國內 財經 媒體報道,長安新能源的IPO計劃又有新消息。據了解, 長安新能源計劃在科創板IPO ,此外, 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高端電動車品牌(AB品牌)也包含在長安新能源資產包里面 。
目前長安 汽車 尚未對此事作出官方回應,而如果報道屬實,對于長安新能源的IPO進程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目前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手打造的高端品牌還沒有正式亮相,有消息顯示,品牌計劃基于CHN架構,在EPA2平臺上打造5款高端電動車,產品定義由長安負責,駕駛和座艙由華為負責,其中首款車型為高性能純電動四驅SUV,計劃今年底或明年初發布,并于明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近期長安爆出的E11和C385兩款車型,就隸屬于這個全新高端智能 汽車 品牌。代號為E11的車型,定位純電動中型SUV,對標蔚來ES6,代號C385的車型定位緊湊型純電動轎車。
在2020年1月20日完成A輪融資后,長安新能源似乎希望加速其IPO進程,在2月初時 發布了財務顧問選聘的詢價詢比采購公告,其中透露了即將啟動30億元B輪融資的信息。
采購公告中顯示,“ 現根據長安新能源戰略發展需要,擬開展IPO事項 ,故計劃選聘證券公司擔任公司財務顧問,負責研究制訂相關方案并推進項目實施?!?/p>
而在隨后的具體要求中,長安新能源明確表示,本次財務顧問工作主要分為 股份制改造、B輪融資、IPO上市 三個部分。其中B輪融資的金額或為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9月,吉利 汽車 也曾經申請登陸科創板,但在9月28日上市委會議通過后就沒了后續,目前官方顯示吉利 汽車 的IPO進程已經于2021年3月31日中止,理由是“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倍硪患臆嚻髺|風集團則是在2020年12月時 順利過會,成功登錄科創板。
長安連手華為與寧德時代,欲打造電動車,他們會成功嗎?
會成功的。長安汽車相對冷清。雖然去年銷量非常紅火,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在新能源領域的動作似乎比其他行業慢,這不可避免地讓人擔心其市場前景。幸運的是,長安并不是坐在空位上。最近,據報道,長安汽車和威萊汽車的合資企業長安威萊科技有限公司已更名為貪婪科技。未來將在長安汽車、華為和寧德共同開發電動汽車領域的新產品,華為將充分發揮其在ICT方面的技術進步,汽車不僅是一種出行工具,更是一種大型智能計算機移動終端。
一種新型儲能單元、三智能移動空間和數據采集載體;汽車行業的競爭體系不再是零和博弈和孤軍奮戰,而是共生共榮的生態競爭長安汽車科技環保大會上稱之為“新車”和“新生態”。
令人遺憾的是,真正貪婪的E1沒有出現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這位官員只展示了汽車的側面,簡化的設計讓人非常驚訝,原來Avita E1的模型車已經成功禁用,整輛車都在使用中。它將于年底正式發布,明年初上市。硬件生產無疑是他們的持續優勢,而軟件技術和研究的建設則是弱點。占據市場頂端的智能化趨勢已成為華為的關鍵武器。
長安汽車將與華為、寧德時報共同打造高品質智能電動汽車新品牌,新品牌將搭載長安、華為、寧德共同打造的網絡電動汽車智能架構,打造“智能電動汽車”產品矩陣本次發布會開幕的E1將配備華為hi(華為內部)堆疊式車輛智能解決方案和最新寧德電氣化技術。同時,長安汽車還計劃推出基于新平臺的一系列純電動產品,未來將快速推出四款新產品,一款基于新平臺的純電動汽車c385在會上發布。
高性能+四驅,長安/華為/寧德時代的首款電動SUV落地!
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車企聯手互聯網公司合作造車的消息屢見不鮮,大家也都見怪不怪了;但長安、華為、寧德時代此前宣布聯手造車的消息多少有些出乎意料。一家國內 汽車 制造行業的頭部廠商,一家世界級ICT產業巨頭,而另一家則是全球頂級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此“高強度”的組合之前從未出現過,不免讓外界充滿期待。
除此之外,譚本宏還表示,AB 汽車 與長安新能源的產品品牌和產品區隔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包括其覆蓋的市場客戶也不同。其中,長安新能源是長安 汽車 品牌的新能源業務承載者,AB品牌則是聚合長安 汽車 、華為和寧德時代三方資源,并且走的是更高端智能化的電動品牌路線。
當然,AB品牌的成立也預示著新品牌未來的發展以及推新計劃也隨之落地。
AB品牌未來的發展主要將聚合長安 汽車 、華為和寧德時代三方資源,協同發揮各方技術優勢;此外,由于AB品牌將獨立發展,自然在市場化運作方面也將獨立開來,通過整合戰略以及合作伙伴資源堆積,不排除未來還將有獨立上市計劃。
至于產品的推行計劃,在剛剛過去的上海國際車展上長安 汽車 就對外宣布,長安 汽車 將基于方舟架構和CHN架構,打造EPA0、EPA1和EPA2三大平臺,并且在未來的五年內,將陸續推出26款全新智能電動 汽車 ,首批兩款智能電動 汽車 年內亮相,這兩款智能電動 汽車 的代號分為E11和C385,而E11正是隸屬于AB品牌的車型,言外之意,這款E11極大可能就是AB品牌的首款高端純電動車。
此前也有消息稱,AB 品牌未來將推出 5 款新能源產品,其中,首款車型基于CHN架構下的EPA2平臺打造而來,定位高性能純電動四驅SUV;將由長安 汽車 負責產品定義,還會搭載華為的智能座艙平臺 CDC、自動駕駛域控制器 ADC 以及部分三電零部件;至于動力電池部分是否會由寧德時代來提供,目前尚未得到消息。
話說回來,對于長安 汽車 而言,華為和寧德時代的加入無疑賦予了AB品牌更大的想象。華為作為全球ICT產業巨頭之一,雖然曾揚言稱不會直接下場造車,只做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但事實上,華為早也有了和下游車企共同打造高端 汽車 品牌的想法,就比如說此前聯手小康 汽車 推出賽力斯SF5系列,僅20余天的預定量就超過6500臺,不到一個月賣出了小康 汽車 三、四個月的銷量,可見華為的“帶貨”能力是真的頂。
反觀另一位合作對象寧德時代,如今也已開始對新能源 汽車 制造商加強投資;除了長安 汽車 公布的AB 汽車 項目外,寧德時代還投資了造車新勢力愛馳 汽車 ,你或許不知道,甚至連本田 汽車 在內的多家 汽車 制造商寧德時代都有占股,可想而知,在 汽車 領域寧德時代覆蓋的范圍之廣。
如此看來,有長安 汽車 的造車實力作為基礎保障,再加上華為的智能 科技 硬件以及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領域優勢,這樣的組合搭配,從技術層面來看完全不輸于任何外資 汽車 廠商;而三方的強強聯合無疑也是新產品信心和底氣的保證,更好更優質更高端的“中國制造”已在路上,敬請期待。
華為入局!長安蔚來正式更名阿維塔科技
蔚來又“出局”了?
5月20日,重慶長安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一份關于控股子公司長安蔚來更名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公告中提到 “長安蔚來新能源 汽車 科技 有限公司” 將正式更名為 “阿維塔 科技 有限公司”。
今后,阿維塔 科技 將會以獨立經營、獨立發展的形式,與長安 汽車 、華為以及寧德時代攜手共創全球領先、自主可控的智能電動網聯 汽車 平臺。
遠不只是更名
雖然官方公告中只提到這是一次公司“更名”,但是這份公告中透露出來的信息可一點都不少, 首先最明顯的就是“蔚來”被除名了。
在前兩年工廠以及生產資質還沒塵埃落定的時候,蔚來曾風風火火地與不同的自主品牌都成立了合資公司,比如廣汽蔚來(合創)以及長安蔚來就是其中的代表。但是,隨著合肥工廠的落成以及銷量漸入佳境, 蔚來方面對于此前成立的這堆“備胎”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比如已經實現了首款車型量產的廣汽蔚來,早已是名存實亡:在去年底廣汽蔚來“腦子一抽”宣布支持比特幣購車以后,蔚來方面迅速發文與廣汽蔚來“劃清界限”,在后續廣汽蔚來的增資計劃中, 蔚來也沒有再增投,導致蔚來在合資公司里的股權被大量稀釋, 可以說除了名字以外,蔚來目前早已與廣汽蔚來沒有太大的關系了。
而長安蔚來的情況其實也差不多。 成立于2018年的長安蔚來在過去的數年時間里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推進, 而在2020年6月份,更是突然爆出李斌卸任長安蔚來董事長的職位,長安蔚來董事長一職由長安 汽車 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接任,后續長安 汽車 方面更是對長安蔚來進行增資,將原本所占的50%股權,增加至了95.38%。
早在這次更名之前,在與長安的這盤 游戲 中,蔚來其實早就已經退出了。
華為與寧德時代殺出!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其實寧德時代與長安 汽車 早就有著較為緊密的合作。在去年的10月底,長安 汽車 公布了一份名為《關于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的進展公告》的文件,里面顯示從2020年7月30-10月30期間,長安 汽車 通過集體競價的方式出售了寧德時代約2300萬股的股票, 累計成交額42.6億元,約占寧德時代當時總股本的0.99%。
在扣除成本以后, 單單是對寧德時代投資這一項,就讓長安 汽車 在2020年獲得19.71億元的凈利潤, 這也為雙方在后續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至于華為就更不用說,這家中國 科技 巨頭可謂是將 汽車 行業攪了個“天翻地覆”。他們先是在四月份宣布將在北汽新能源旗下的高端品牌——極狐ARCFOX的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上搭載華為自家的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并放出了一段該車型在市區內的自動駕駛演示視頻, 宣稱搭載了華為自動駕駛的阿爾法S能在市區內無需人工接管,即可實現1000公里自動駕駛里程。
隨后,更是有媒體爆出,華為意欲直接入股北汽藍谷旗下的極狐 汽車 ,成為這家新勢力的大股東。 在雙方傳出緋聞的這段時間里,北汽藍谷的股價也是實現了翻倍的壯舉, 可惜的是,后續官方對該消息作了辟謠處理,北汽藍谷在當天立馬“炸板”......華為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除了北汽以外,另外一家與華為有著深度合作的車企就是隸屬于小康股份的造車新勢力賽力斯。在上海車展中,華為宣布聯手賽力斯推出SF5華為智選版車型,新車將會同步在華為線上與線下實體店進行銷售。 在“華為光環”的加持之下,小康股份的市值也從374億一路飆升至800多億,實屬恐怖。
如今, 華為正式與長安 汽車 進行深度合作,充分發揮華為在ICT技術方面的優勢, 聯合構建研發、渠道、服務、生態等全價值鏈環節,為用戶提供全棧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提升電動 汽車 智能化水平。除了技術方面的合作以外,在今后長安還會通過阿維塔 科技 推出搭載華為HI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的全新產品。
阿維塔?阿凡達?
讓我們把目光放回這次的“主角”—— 阿維塔 科技 上。
根據長安在去年11月15日公布的計劃,長安、華為、寧德時代三巨頭將會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高端智能 汽車 品牌,而從這次蔚來“退位”,華為“上位”的動作來看,毫無疑問 阿維塔 科技 將會是這個全新高端品牌的載體。
據官方的說辭表示,“阿維塔”之名取自英文Avatar(阿凡達???), 意為 游戲 或網絡世界中的虛擬化身。 阿維塔 科技 則賦予了這個詞更深的含義,即為每一位用戶打造在智慧平行世界里的另一個自己。未來,阿維塔 科技 將致力于通過未來前瞻的設計美學、隨心所馭的駕乘體驗和極富 情感 的人機交互,打造超越移動空間的新世代智能終端。
在未來,這個全新的高端品牌與目前的長安新能源品牌將會是兩個獨立的品牌,產品的定位與目標客戶都將不同。
作為國內體量最大的自主車企之一, 長安 汽車 其實一直以來在新能源方面的推進都是比較保守的, 其主要的電動車產品都是以一些入門級小車或者熱門車型的“油改電”為主,在電動化趨勢愈發明確的今天,長安也確實是需要一個能撐起品牌價值的高端新能源品牌,至少也要有屬于自己的電動化平臺產品。
從長安蔚來,到現在的阿維塔,長安對于推動高端電動車的追求其實一直都沒有放棄,而這不僅僅是為了品牌發展,更是在“雙積分”政策高壓之下的無奈之舉:根據長安 汽車 在2020年的財報, 由于新能源積分過低,長安 汽車 在2020年單車減***達4000元,平均單車利潤不足2000元。 如何在新能源車市場實現快速增長以提升積分,成為擺在長安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不過,新能源車市場雖然依舊潛力無限,但是也絕非前些年那般瘋狂了,作為一個市場中的后來者, 長安這只睡著了的“兔子”能否在這場龜兔賽跑中反敗為勝呢? 我們拭目以待。
(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 / Ethan
關于華為和長安出的新能源汽車和長安是新能源汽車嗎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