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龍頭股票一覽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以及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龍頭股票一覽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華為汽車股票代碼
華為汽車股票代碼是 BK0984。
華為汽車是華為選擇了北汽、長安和廣汽三家車企作為戰略合作伙伴,用了華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經華為授權使用HI標識,代表HuaweiInside。
自動駕駛龍頭股票有哪些
自動駕駛龍頭:華鋒股份: 在車聯網及自動駕駛方面,公司正在進行高性能域控制器系統開發,包括滿足功能安全的系統架構和滿足高級別智能駕駛的算法體系,結合超融合感知環境,可實現智能駕駛場景的應用。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億,同比增長-37.66%;毛利潤為2348萬,凈利潤為-3.26億元。 聯合光電: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12.88億,同比增長5.27%;毛利潤為2.561億,凈利潤為3273萬元。
拓展資料
1.北京君正: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7億,凈利潤為2049萬元。 意華股份: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32.68億,同比增長101.43%;毛利潤為7.364億,凈利潤為1.45億元。 兆易創新: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44.97億,凈利潤為5.56億元。 6、拓普集團: 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65.11億凈利潤為5.75億元。 力合科創: 力合科創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投資的深圳博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可以應用在汽車自動駕駛領域,其產品暫未量產,深圳市檸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不在自動駕駛領域,均未與華為合作。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1.84億,同比增長1.39%;毛利潤為7.870億,凈利潤為4.05億元。
2.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前段時間聯合發布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汽車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系統新車裝配率要超過50%,網聯式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要達到10%。 自動駕駛概念股 自動駕駛概念股 而到2025年,高度和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將進入市場?;趯Ξa業前景的看好,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已經在這個市場上加大部署,并取得重大進展。路暢科技: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是百度Apollo生態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公司在智能駕駛、無人駕駛領域深耕已久,在技術儲備和產品布局上,緊緊跟隨了業界在無人駕駛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千方科技:攜手百度,投資設立北京智能車聯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啟動無人駕駛V2X戰略。公司深耕京津冀市場,打造智能交通產業基地,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將受益雄安智慧新城建設。
要肉體也要靈魂!上汽為何拒絕華為:數據和軟件將成為汽車核心利潤
“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p>
在上汽集團(600104.SH)年度股東大會上,董事長陳虹明確表態, “上汽很難接受單一一家供應商為上汽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同時,陳虹強調上汽不會采取任何人提供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多是合作的方案。目前上汽與華為在5G以及互聯生態方面都有很多合作。
7月2日,據第一 財經 消息,華為內部人士回應稱,“Huawei Inside模式目前只是3家,不可能也沒有精力與所有車企都用這種模式?!瓾uawei Inside’是華為與車企共同定義、聯合開發 汽車 ,不適用于所有車企。華為還提供了零部件解決方案,更多車企是采用這種合作模式?!?/p>
陳虹公開拒絕將自動駕駛技術交給第三方,背后是智能 汽車 時代傳統車企的焦慮。軟件定義 汽車 ,可能導致互聯網和 科技 公司占據食物鏈頂端,而傳統車企可能淪為代工廠。
車企都希望打造軟硬結合的閉環系統,掌握自身的命脈。作為國內 汽車 銷量第一的上汽集團,自然也要掌握話語權。從提出“新四化”概念,到布局新賽道,上汽集團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不造車的華為,
想要成為車企的“靈魂”
華為不造車,而是通過技術研發優勢,制造 汽車 的“靈魂”。
根據華為內部的看法,下一代 汽車 傳統部件的構成只會占30%-40%,剩余部分都與電子、計算、通信、軟件相關。操作系統作為底層技術,將成為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華為針對不同車企已有3種不同的合作形式。
一是提供華為HiCar關聯多種車用APP;二是提供包括華為DriveOne多合一電驅動系統、電機控制器、HiCar等軟硬件上的全面合作;三是提供鴻蒙車機與自研車載計算芯片在內的全套HI解決方案。
目前,華為已經與北汽、廣汽、長安、賽力斯展開了深度合作;另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華為還與包括比亞迪(002594.SZ)在內的8家中國主流車企達成了合作關系。
與華為合作最為緊密是賽力斯和北汽極狐。
賽力斯搭載華為的HiCar和自動駕駛系統,以及華為DriveONE三合一電驅動系統,不少網友都沖著華為去購買這輛車。在與華為深度綁定后,賽力斯背后的小康股份(601127.SH)成為“華為概念股”,今年上半年,小康股份股價暴漲287.84%,成為投資者熱捧的 汽車 股票之一。
北汽極狐阿爾法S采用了華為麒麟990A座艙芯片、鴻蒙系統、華為激光雷達智能駕駛系統等軟硬件。今年上海車展,雙方共同發布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這是第一款打上華為HI品牌標識的智能 汽車 ,也是首款全棧搭載華為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的量產車。北汽藍谷(600733.SH)的股價短時間內翻了兩倍多。
長安 汽車 與華為、寧德時代合作的阿維塔 科技 ,打造基于智能電動網聯 汽車 平臺(CHN)的產品,未來5年會推出5款車型,其中代號為E11的車型搭載華為HI智能 汽車 解決方案,設計樣車已經下線。
廣汽集團(601238.SH)與華為合作共同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車輛,將于2024年實行量產。
上汽為什么拒絕華為?
智能 汽車 時代傳統車企很焦慮
陳虹的言論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認為上汽可以通過與華為合作實現共贏;有人質疑上汽沒有靈魂,上汽現在的靈魂是大眾、通用的;還有人支持上汽的選擇,車企要打造軟硬結合的閉環系統,掌握自身的命脈。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汽不是針對華為,無論是誰來提供整套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上汽都不會采用。這反映了智能 汽車 時代傳統車企的焦慮。軟件定義 汽車 可能導致互聯網和 科技 公司占據食物鏈頂端,而傳統車企在軟件層面幾近空白,可能淪為代工廠。
360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表示,智能 汽車 的靈魂是數據,這是大家爭奪的核心。
麥肯錫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相關數據顯示,目前 汽車 軟件在大型乘用車的整車價值中占比為10%,未來預計將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至2030年, 汽車 軟件將占整車內容的30%,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多億美元。
未來數據和軟件將成為智能 汽車 利潤的核心,傳統車企擅長的硬件制造要退出一射之地。上汽必須爭奪軟件的主導權,決不能將這部分的利潤拱手相讓。
當前,上汽的業績主要來自于合資公司——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
2020年,上汽實現營業總收入7421.32億元,同比下降12.00%;凈利潤204.31億元,同比下降超過20%。
這已經是連續兩年業績負增長,且營收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低,凈利潤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低。
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合計貢獻了公司凈利潤總額的超67%。加上公司 汽車 零部件、金融業和上汽通用五菱,歸屬上汽集團的合計凈利潤達302.76億元,超過了集團總凈利潤。這就意味著,上汽集團的寶駿、榮威、名爵等自主品牌,大概率是在賠本運營。
2020年上汽集團累計銷量近560萬輛,整車銷量保持國內第一。上汽大眾銷量150.55萬輛,上汽通用146.74萬輛,占集團總銷量的半壁江山。
成為 汽車 界的微軟、安卓,是包括華為在內的一級供應商的目標。而堅持打造自家智能系統的整車車企,想要成為蘋果,“靈魂”和“肉體”兩手抓。
行業在飛速發展,距離哪個系統一家獨大還為 時尚 早。
上汽“靈魂”建設工程
已布局多年,累計投入數百億
根據陳虹的言論,上汽將會自研自動駕駛技術,或者與第三方合作研發。而上汽也確實是朝著這方面努力。
從2009年至2015年,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方面投入累計高達60億元。
2015年,上汽率先提出“新四化”,即“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共享化、國際化”創新發展戰略。
2015年,上汽與阿里合資成立了斑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成為首款互聯網 汽車 榮威RX5的系統供應商。
2016年,上汽定增150億元獲批,用于新能源和車聯網等項目。
今年2月下旬,上海 汽車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宣布已與智能芯片獨角獸企業地平線達成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依托各自在 汽車 、人工智能領域的核心優勢,共同 探索 汽車 智能化前沿技術,研發具有上汽集團品牌特色的智能化、網聯化 汽車 產品。
3月中旬,上汽集團宣布參與聯合領投自動駕駛創業公司Momenta C輪融資。上汽將與Momenta合作具有L4自動駕駛級別的robotaxi項目;4月的上汽零束SOA開發者大會上,上汽在軟件平臺聚集了BATJ、OPPO、Momneta、地平線等一眾 汽車 生態企業,華為也位列其中。SOA平臺將于兩年內在智己 汽車 和R 汽車 高端智能電動產品上先后落地。上汽集團計劃到2025年在智能電動等創新領域將先后投入3000億元。
6月中旬,上汽集團發布了全新愿景和LOGO,并公開了拆分旗下子公司的計劃。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表示,上汽的新LOGO取消了原本方向盤的設計,這是上汽基于對未來 汽車 的預判,未來的駕駛可能不再需要方向盤。在新的智能 汽車 時代,所謂的智能 汽車 要有大腦和靈魂,而這個大腦和靈魂,車企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新賽道上,上汽布局了數據中心、云平臺中心、軟件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中心和網絡安全中心。
上汽零束加速打造全棧式解決方案,“上汽集團IMAD智駕系統”已成功孵化;智能網聯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成功量產;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一代高精度電子地圖數據生態智能工廠產品已經交付;新一代電動解決方案較業內競爭對手領先;已完成多款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產品開發……
在智能 汽車 新時代,上汽要盡快縮短與行業領先者的差距,重塑競爭優勢。但在此之前,上汽首先要活下來。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贊成上汽的觀點,“上汽的思考也是整車企業的共同思考,要想實現發展,以我為主,獨立自強是必然的選擇。相信上汽要想成為強大的公司,一定要有自己的靈魂和核心競爭力。這也是中國很多成功企業的必然選擇?!?/p>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p>
華為概念 激光雷達 自動駕駛 典型股——云南鍺業
公司主要業務為鍺礦開采、火法富集、濕法提純、區熔精煉、精深加工及研究開發。目前公司礦山開采的礦石及粗加工產品不對外銷售,僅作為公司及子公司下游加工的原料。
公司目前材料級鍺產品主要為區熔鍺錠、二氧化鍺;深加工方面,光伏級鍺產品主要為太陽能鍺晶片,紅外級鍺產品主要為紅外級鍺單晶(光學元件)、鍺鏡片、鏡頭、紅外熱像儀,光纖級鍺產品為光纖用四氯化鍺,非鍺半導體材料級產品主要為砷化鎵晶片、磷化銦晶片(磷化銦晶片主要用于生產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測器)。
公司產品主要運用包括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光纖通訊、發光二極管、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大功率激光器、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測器等領域。
公司材料級產品區熔鍺錠產能為:47.60噸/年,太陽能鍺晶片產能為30萬片/年(4英寸),光纖用四氯化鍺產能為60噸/年,紅外光學鍺鏡頭產能為3.55萬套/年,砷化鎵晶片產能為80萬片/年(2-4英寸),磷化銦晶片產能為10萬片/年(2-4英寸)。
2021公司及子公司主要生產計劃如下:生產區材料級鍺產品26噸(不含內部代加工),生產紅外級鍺產品3噸(金屬量)、紅外鏡頭3000具,生產光伏級鍺產品20.50萬片(4-6英寸),生產光纖級鍺產品27噸,生產砷化鎵晶片(低位錯、半絕緣)17.67萬片(1-6英寸),生產磷化銦晶片5.25萬片(2-4英寸)。
所需原料主要由自有礦山供應及外購原料補充,輔助材料則由外部供應。全資子公司云南東昌金屬加工有限公司的原輔料、控股子公司云南鑫耀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則由外部采購;
下游深加工產品方面,公司分別設立子公司負責不同系列的鍺產品生產。
昆明云鍺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負責紅外系列鍺產品生產,
云南中科鑫圓晶體材料有限公司負責光伏級鍺產品生產,
武漢云晶飛光纖材料有限公司負責光纖級鍺產品生產,
云南鑫耀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負責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生產,
云南東潤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國內貿易,進出口業務。
公司是一家擁有完整產業鏈的鍺行業上市公司,擁有豐富、優質的鍺礦資源,鍺產品銷量全國第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鍺系列產品生產商和供應商。
公司礦山截至2009年12月31日,已經探明的鍺金屬保有儲最合計達689.55噸。后公司通過收購采礦權和股權的方式陸續整合五個含鍺礦山,鍺金屬保有儲量增加約250噸,2010年至今,公司礦山累計消耗資源產出金屬量約250.21噸。
行業概況
鍺是一種稀散稀有金屬,在半導體、航空航天測控、核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領域都有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
目前,國外資源供給不足,需要從我國進口鍺產品的情況短期內難以改變,但國內出口產品將由二氧化鍺、金屬鍺向后端深加工產品轉移的趨勢也在逐步加強。
調研
鍺錠,目前價格在低位,7000元/公斤。鍺片,按片賣,折合成公斤,幾萬/公斤。公司從材料 = 深加工
公司發展從賣鍺礦到賣鍺片,以前鍺片是進口,現在國產了,公司在國內排名第二。
全球鍺儲量8000噸,原生礦120噸,回收40噸
全國鍺儲量3000噸,原生礦100噸,回收20噸
公司鍺儲量600噸,用量20噸,有6個礦山,其中只開了2個
云南基地產品應用:紅外,光伏
武漢基地產品應用:光纖(做預制棒)
高端光伏用鍺基,三代電池,在空間站用。
轉換效率是硅基的2倍。國內幾家所都在使用所都有用。
光纖產品,國產替代,以前都是比利時進口
紅外產品,鏡片 = 鏡頭 = 系統集成
1992年,海灣戰爭,美軍用紅外鏡頭,夜視鏡頭,鍺的紅外用途才公開昆明云鍺(二級保密資質)
原料出口,有機鍺,可以用作食品
硅鍺合金,還在理論期
自動駕駛需要紅外。
鑫耀半導體:激光雷達唯一的上市公司(云南鍺業子公司)
華為哈勃投資
半導體:
磷化銦:產量5萬片,規劃產能15萬片(車載激光雷達用磷化銦襯底)
美股已上市激光雷達企業Luminar激光雷達產品采用的1550nm光源即為磷化銦材料。
砷化鎵:產量30萬片,規劃產能80萬片(軍用微光;掃地機器人,砷化鎵同時用作發射器和探測器)
供給海思在做認證。華為是大客戶,但不是唯一客戶。
三安光電也是客戶之一,做外延片
華為哈勃在激光雷達產業鏈上下游主要投資了5家公司:
上游材料布局一一鑫耀半導體(目前哈勃投資持股23.91%)主要產品包括砷化鎵單晶片、磷化銦單晶片等III-V族半導體襯底片,是垂直腔面發射激光器(VCSEL)、光通信用激光器和探測器的必備原材料。
汽車 以太網布局——裕太微電子(目前哈勃投資持股9.29%),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太網PHY芯片供應商?,F有產品方向包括,以太網物理層芯片、以太網交換芯片和以太網網卡芯片等。 汽車 以太網是新型 汽車 電子電器架構的主干網絡,以太網PHY不止用在激光雷達中傳輸點云數據,在毫米波雷達、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域控制器上均有應用。
單光子dToF布局——南京芯視界(目前哈勃投資持股7.66%),公司的單光子 dToF芯片產品可廣泛應用于 汽車 輔助以及自動駕駛激光雷達、機器人定位導航、手機三維成像等領域。單光子dToF技術是未來實現激光雷達小型化、低成本、可量產的一項關鍵技術。
VCSEL技術布局——縱慧芯光(目前哈勃投資持股4.66%),為 汽車 雷達提供V CSEL光源解決方案??v慧芯光已成功進入華為旗艦手機VCSEL供應鏈。
激光發射模組布局——炬光 科技 (目前哈勃投資持股2.96%,公司已申報科創板),基于半導體激光器和激光光學技術,可以為激光雷達提供激光發射模組以及光學模組。其用于激光雷達面光源的光束擴散器及高峰值功率固態激光雷達光源模塊已于2020年進入量產階段
作者:沸點時報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關于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和華為自動駕駛概念股龍頭股票一覽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